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旅游贴士 > 湖南旅游小贴士之长沙的宗教信仰

湖南旅游小贴士之长沙的宗教信仰

2010-10-25 15:17:47   网友评论来源:净价网  
   复制链接 |   

  长沙古代的民俗风情浓抹着一层华丽的宗教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生活中具有信仰观念和崇拜心理的风俗现象。自从人类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产生洞察客观世界的欲望而又无法解释一些客观现象的最初时刻,宗教就开始以权威的擎态悄悄来临。从原始崇拜到儒、释、道三大宗教,天、神、鬼、怪、菩萨,各种观念相继而生,不可捉摸但却那样顺其自然,“天人合一”。

  应当指出,旧时的信仰风俗大都掺杂着浓厚的迷信色彩,如算八字、相面、测宇、卜卦、咒符、看风水等。这类迷信风俗具有封建愚昧性,是旧俗中的落后部分,座加以破除。不过也应看到,有些迷信习俗经过于百年的传承变异,迷信外衣已渐趋剥落,成了信仰风俗,如对祖先的供奉,往往成为一种不忘祖宗的缅怀纪念活动;对“龙”的崇拜早已失去图腾崇拜的原意,成了民族的象征;古老的“桃符”与“爆竹”,原有信仰中的“驱鬼”成分淡化了,成为祝吉庆贺的风俗了;“阴阳”、“风水”活动中的种种风俗也包含了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和自然地理常识。

  长沙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源远流长。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一幅人物龙风帛画就是一幅龙风引魂升天图。画面上龙飞风舞,一贵妇双手合什,双脚立于大地之上,作升天状。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画中一中年男子,头戴高冠,身穿宽袖深衣,腰佩长剑,手挽疆绳立于龙舟之上,其龙头高昂,伊然一幅御龙升天图。1973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士的“T”型帛画,更是场面盛大,奇幻瑰丽,将天上与人间,虚幻与现实串贯一体,表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宗教世界。整幅帛画的构图遵循阴阳互补的宗教规律,表现了当时较为流行的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六朝时期,佛教在长沙地区有了广泛的传播,268年(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僧人竺法崇到长沙岳横山建寺(今麓山寺)弘法,称作“湖湘第一道场”。长沙一带出士的晋代陶涌,眉心多饰一颗圆形肉痣,正是佛教经典中的“白毫相”。长沙出土的唐代铜镜上有与佛教相关的“飞天”图像,旁饰珍禽瑞兽。晋代长沙道教亦盛,望梨镇临湘山有处神奇的“丹丘紫府”,这就是历经十朝的陶公庙,前殿奉“陶公真人”神像,相传东晋陶淡、陶隐居修炼于此。儒教大致在宋代立根长沙。儒教注重修齐治平,佛教倡导行善积德,道教主张无为而治,看来并无大的冲突。儒、释、道三教外表虽异,但“无欲”却为三家所共倡。

  长沙古俗信鬼神而好祭祀,凡祭祀必歌舞。汉人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记载:“昔楚国南鄂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祀”,屈原见“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可见屈原的《九歌》乃祭祀鬼神之词。如《九歌》之一的《少司命》就是专司儿童命运的女神。这首歌辞由迎神的男巫()独唱,通篇是对少司命的正面礼赞。长沙人尚乐,浏阳文庙所藏古乐器和长沙咸嘉湖西汉王室墓出土的“五弦筑”都是“全国仅存之物”。

  旧时长沙有各种鬼神的信仰。诸如日神、月神、火神(祝融)、祖宗神及山神土地等。这些神开天辟地,赐福降祸,无事不能,无所不为。人们崇敬神怪,是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带来吉祥幸福,而免除不测灾祸。楚地有许多对付鬼的活动,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云”。“正月末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可见人们对鬼神既崇拜,但更多的是惧怕,是驱逐。

  这种观念集中反映在当时人们对疾病的态度上。在古代,巫医不分,长沙先人相信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得罪了鬼神,要想疾病痊愈,就要通过祭祀等活动求得鬼神的宽恕。解放前,长沙城乡有不少用巫术绘人治病的人。他们中有和尚、道士、师公、巫婆等。其治病法术,依病症不同而异,常巫、医并施。如小儿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多为中医学中的“疳积”),巫师便认为是受了惊吓,魂不附体,要用纸钱香烛祭祀神明,并把鸡蛋置于纸灰中烧烤,使之炸裂,观其形状。如果炸裂的蛋像蛇头,就说是蛇作怪,像狗则狗作祟。再用缝衣针置火上稍稍烧烤,针刺小孩十指中节穴位,从中挤出黄水或血。然后用黑、白、蓝三色麻线绕于病孩颈、手、足各一围,男孩绕左手右足,女孩绕右手左足,说这样就系住了命根。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当然是针灸促使病情有了好转。但巫师避重就轻,作术时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用巫术掩盖了医术。对于天文星象的观测,长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沙先人看来,日月星辰的运转,都受天神的控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认为木金火士水五大行星为五神,分管五方,各司其责:“东方木,其神上为岁星”,“西方金,真神上为太白”,“南方火,其神上为荧惑”,“中央土,其神上为填星”,“北方水,其神上为辰星”。1942年长沙出土的楚帛书《月令》把全年分为12个月,每月都有神主管,并用朱、绛、青3色绘制了12位神仙的图像。如四月神名“余取女”,为一头双体之龙。古人把天象的运行常与人事的变化联系在一起。长沙楚帛书《天象》篇云,“明星辰,乱逆其行”,“卉木亡常”,“天地作殃”,“山陵其丧”。认为天象出现混乱,会使地上出现异常现象,并影响到人和事,祭祀天神也就迫不及待了。

  长沙先人认为农业的丰歉也是神的支配。谷有谷神,蚕有蚕神,风有风伯,雨有雨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为了求得好的收成,人们极尽自己的能事,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有种种不同的禁忌和习俗,以示对神的恭顺与敬畏。在收获之后,无论收成多少,都要拿出相当数量的产品来祭祀神明,以谢天意并祈祷来年的丰收。据《荆楚岁时记》所载,楚地还有春社、秋社之祭,即在立春、立秋后余五个成日祭祀土地神。祭祀时杀鸡宰羊,煮酒蒸糖,热闹非凡。这些都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宗教意识的反映。摆脱宗教的虚幻,抛弃对鬼神的迷信,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到近代,长沙信鬼神的人大大减少了。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湖南旅游贴士  长沙宗教信仰      
热门景区排行榜